青岛信息港(通讯员 刘艺璇)实行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及备案等业务“零见面”审批,进一步压缩审批流程和时限;建立营商环境问题事项多渠道收集机制,开展全区营商环境评价;试点开展“信用园区”建设,向法律服务中介机构购买服务……
一系列简政提效举措的背后,是城阳区为企业温情打造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更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厚植阳光发展沃土,加快建设青岛内联外通中央活力区的密码所在。
近年来,聚焦“高效青岛”品牌建设,城阳区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优化提升项目实施阶段的营商环境建设为重点,优化服务举措,提升惠企服务效能,持续优化“三化三型”政务服务环境,打造让企业家感到舒服的阳光发展生态。
规范手续办理,跑出项目审批“城阳速度”
今年以来,城阳区新设市场主体数33357户,同比增长1.68%,实有数达到180418户……高光的数据背后,是城阳区积极探索审批服务新路径,跑出审批服务新速度。
城阳区实行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及备案等业务“零见面”审批,做到“网上办、免费寄、零见面、办成事”,实现“随时随地申报、即时获得审批”;压缩审批流程和时限,企业开办环节由2个压减至1个,开办时间不超过1个工作日;将全区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审批时间控制在85个工作日以内,超过了深圳的90个工作日;建设工程竣工联合验收工作试点成功落地,确保全区建设工程竣工联合验收时限压缩至10个工作日以内,对于工业、仓储建筑工程,实行“建成即使用”模式,经联合验收现场查验合格后,当场即可允许先行交付使用。
为助企业降低办事成本,城阳区全面实现印章免费刻制和银行Ukey免费使用;在去年房建和市政工程招标投标评标实现全程电子化的基础上,今年交通项目、水利项目实现全程电子化招投标,投标人无需到现场即可完成投标。
推进项目建设,完善项目推进服务制度
据悉,城阳区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坚持实施“区级领导联系项目”制度,结合“基层(企业)吹哨、部门报到、领导联包”机制,区级领导、有关部门根据项目方诉求及时下沉基层、深入项目一线,推动项目问题事项快速有效解决。实施项目“工程化管理”机制,编制项目计划进度表,绘制计划进度图,实行“挂图作战”以此推动项目快速有序实施。
截止11月底,城阳区当年新开工产业重点建设项目36个,计划总投资252亿元,项目推进服务制度有效
推动了项目建设提速提质。
强化企业信用激励,保障招商引资政策按期兑现
以青岛天安数码城为试点,城阳区试点开展“信用园区”建设,探索建立园区企业信用信息采集、认定、使用、修复等一系列制度及信用评价体系,以此开展守信激励和失信限制系列应用。引导守信企业在“信易贷”注册发布融资需求,目前已完成注册企业100余家,企业发布融资需求13笔,发放信用贷款近200万元。
为推动解决助企惠企政策不完善、不透明、不到位、不落实等问题,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城阳区制定出台《关于全面开展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督促惠企政策落实工作的通知》,在区、街道两级全部开展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督促惠企政策落实工作,向法律服务中介机构购买服务,确保招商引资政策的有效落实。目前共服务企业170余次,累计拨付兑现各类惠企资金近6.7亿元,惠及企业3000余家。
突出问题整改,高效处置各类营商环境问题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服务企业必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城阳区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建立营商环境问题事项多渠道收集机制。通过“12345”政务服务热线、书记信箱、网络留言、媒体舆论监督和企业座谈、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反馈、专业服务机构营商环境评价等多渠道收集营商环境问题事项,实行台账管理,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直到问题事项得到有效解决。截止11月份,共累计帮助企业解决营商环境问题事项70余项。
城阳区对标世界银行、国家发改委评价体系,主动开展全区营商环境评价。针对营商环境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精准施策,持续改进,推动全区营商环境向国内、国际一流标准看齐。2020年上半年,区企业家政务服务满意指数调查位于全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