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备专业社会工作者、开展精准化社会工作服务,打造各类资源汇聚的基层服务平台……为了进一步提升民生服务质量,激活基层治理潜能,市北区大力推动街道社工站建设,已完成首批社工站建设13个,今年,市北区将继续打造社会工作站9处,实现街道社工站全覆盖,全力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让自闭症儿童走出家门
让未成年人学会自我保护
5月的一个周末,合肥路街道社工站里传来一阵阵欢笑,10多名孩子在社工的帮助下,正在手绘麻布包,先用铅笔勾勒出图案,再用专用的颜料一遍遍上色,一堂课下来,一个个五彩斑斓、图案各异的麻布包便在孩子们手中诞生了。
“这些孩子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自闭症,要走出家门、融入社会非常难,给家庭带来很大的压力。而自闭症孩子所生活的社区环境对自闭症孩子能否融入社会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社工薄莉萍说,这也是社工站发起“蓝丝带”项目的主要原因。
薄莉萍介绍,目前已经有20多个自闭症孩子及家庭加入“蓝丝带”项目,社工站把这些家庭聚在一起,为他们提供支援服务。“蓝丝带”项目链接了专业康复训练机构以及资深讲师为他们提供康复训练及社交训练服务,还通过成立“星星手工艺坊”“星星义卖”等活动,缓解自闭症孩子照顾者的压力,并且帮助他们增加额外的经济收入。
薄莉萍说:“我们希望通过‘蓝丝带’项目,让更多的人来关注、理解、接纳自闭症患儿这一群体,营造一个对自闭症孩子友好的社区环境。”
从加入“蓝丝带”项目开始,市民孙女士带着6岁的儿子已参加了20多场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已经能进行简单的手工制作。看着孩子一点点发生的变化,孙女士喜在心头:“在社工的帮助下,孩子情况有了明显改善,太感谢你们了!”
“我不认识你,不要碰我”、“我还不到14周岁,你想坐牢吗?”近日,市北区海伦路街道社工站走进四方实验小学,为孩子们开展了“爱护我们的身体”防性侵课程。讲座中,由专业讲师通过举例子、情景模拟等形式,让孩子们知道自己身体的隐私部位是不能随便碰触的,还教给孩子们分辨和防性侵的小妙招。
海伦路街道社工站运营负责人管春艳介绍说:“孩子的性启蒙教育要从小做起。现如今,很多父母已经意识到性教育的重要性,也有主动向孩子普及性知识的意愿,但是往往不知该从何做起。通过公益课堂用孩子们能接受的方式,让他们学会如何更好的保护自己。”
近年来,市北区不断完善儿童福利政策体系和工作体制机制,全面构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网。设立了1处区级未成年人保护救助中心和22处街道级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全面落实困境儿童生活补贴提标等政策,打造“情暖童心,筑梦同行”儿童工作品牌;依托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展心理康复、家长互助小组等儿童关爱服务等,全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不断发掘社区潜力
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
近日,记者来到即将投入使用的双山街道社工站,只见一面长长的展示墙上贴满了街道、社区的活动照片,一张张笑脸烘托出和谐可亲的气氛,社工站还设置了专门的心理疏导区,用温馨的屏风隔离出封闭的空间。
“双山街道社工站配备高级社工师督导1名、2名管理人员、1名街道专职工作人员和2名专职社工。”据蚌埠路社区党委书记杨广斌介绍,蚌埠路社区下设4个社区,年轻人较多。大部分年轻人都把孩子交由家里老人看管,如何充实老年人“带娃”之外的空闲时间,如何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快乐的成长环境,则是眼下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这处社工站就建在蚌埠路社区办公用房之内,之所以把街道级社工站设在此处,则是为了因地制宜更好地开展民生服务。”杨广斌说,目前蚌埠路社区办公用房正在进行装修,建成后将和社工站联动,为居民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让他们在这里能找到归属感。
“目前社工站已经完成第一轮居民需求调研,对于居民们反映比较多的问题,我们则梳理了问题清单、需求清单,逐步解决。”双山街道社工站驻站社工张悦指着一堆清单说:“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基层工作任务繁重,所以我们引入社工力量,补充基层人力资源,将来社工站还将面向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等开展技能提升培训,不断发掘社区为民服务的潜力,提升服务水准。”
据市北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眼下市北区街道级社工站服务内容已涉及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社区治理和社会事务建设等方面。“街道级社工站旨在为群众提供专业化、职业化、精细化的服务。自去年完成首批13个街道级社工站建设以来,通过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及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开展走访摸排、个案服务、特色活动等,为居民解决了一大批难点、痛点问题,今年市北区将继续打造社会工作站9处,实现街道社会工作站全覆盖,有效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