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信息港讯 (梁太宏 王广传 田强 崔维兵)全市首家国家级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正式落户,多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共同打造知识产权服务联合体,“知识产权在线管理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并与崂山区云商大数据平台实现对接……
近日,崂山区重鼓响锤,实招叠出,在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推动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责权一致、运转高效的体制机制方面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崂山区是位于青岛市东部的新城区,是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近年来,崂山区立足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优势,积极探索并实践适合于自身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完善创新生态环境 赋能创新主体
崂山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84家。作为企业知识产权经济效益和价值实现的关键主体,高新技术企业对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为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企业创新发展,2020年,崂山区根据工作实际,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扶持政策内容,鼓励强化知识产权的运用,在全省率先出台首个区县一级专利质押贷款担保费补助和知识产权证券化支持政策,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融资功能,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求问题。
实施重点企业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支持以海尔、歌尔为代表的骨干企业集团发挥集群优势,创造引领产业发展方向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构建关键核心技术专利组合(专利池),组织12个项目申报2020年青岛市关键核心技术专利组合(专利池)项目,占总数的52%;其中8项获市财政资金资助,占全市资助总数的66.7%。实施专利导航创新工程。鼓励科技创新型企业通过专利导航明晰发展路径,海通机器人“SLAM自主导航智能物流机器人专利导航”等5个专利导航项目获市知识产权局立项支持,占全市立项总数的四分之一。
创新采用“线上申报”和“填表申报”方式落实政策。2020年针对疫情防控严峻形式,在落实知识产权政策时,在全省创新采用了“线上申报”方式,企业只需提供简化的电子材料,对可以通过检索获取的信息采取“填表申报”,极大方便企业。2020年组织两批区级知识产权扶持资金申报工作,资金合计1700余万元;争取青岛市知识产权奖补资金4300余万元,涉及企事业单位175家(次),占全市拨付资金总额的46%,为企业尽快渡过疫情难关提供强力支持。
经过持续努力,崂山已成为青岛市极具活力的科技创新区,是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全省首个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先后培育了海尔、特锐德、汉缆等一批自主创新企业,拥有上市公司13家,全区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均占全市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领跑全省;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12件,是全市平均水平的7.6倍,全省的26倍,和北京中关村、深圳南山区、杭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等同属国家第一梯队。
织密知识产权保护网 擦亮营商环境金名片
产权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是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打造知识产权先行区,必须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发起成立全省首个“兴商护航联盟”,打击侵犯联盟成员假冒侵权案件,联合兄弟区市市场监管部门打掉一批仿冒联盟成员-华东葡萄酒的黑窝点;2件涉嫌刑事犯罪的假冒口罩案件移交公安机关查处,有效遏制恶意侵权行为;与青岛市公安局崂山分局经过8个多月的努力,联合侦破王某平等人特大跨国制售假药案,案值达3.87亿元。
目前,在崂山区已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司法与行政联动、区市联动、跨区联动机制,知识产权大保护体系已初步形成。2020年,崂山区发明专利授权3449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4214件继续保持全省首位;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12件,全省的26倍,位居全国前列;注册商标申请件数9821件,注册件数5834件,全区有效商标注册量2.8万件。拥有马德里国际商标399件,中国驰名商标23件,山东省著名商标44件,青岛市著名商标58件。企业平均注册商标、驰名商标拥有量均居全市前列。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的应用而生,折射的正是崂山保护知识产权带来的良好创新环境。2020年,持续强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执法“蓝天行动”和“铁拳行动”,对9家专利代理机构、13家商标代理机构进行了“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抽查;针对疫情期间假冒口罩等知识产权违法案件抬头趋势,重拳出击,查办案件10件,罚没款13万元,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形成有效震慑。
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协会和联盟作用,组建全省首个区县一级的知识产权保护协会,2020年完成崂山区知识产权保护协会换届选举工作,吸纳知识产权保护重点联系单位成为会员单位。协调协会成员——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牵头成立崂山区人才创新创业生态联盟知识产权服务专委会,为联盟成员提供专业知识产权服务。
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系列宣传活动,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先进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结合“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等主题活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开办“云端”知识产权课堂,聚焦企业的需求和困难,组织政策宣讲、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培训、知识产权侵权风险防控等各类活动10余场,参与800余人次,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营商环境。
强化产出导向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与货币、地产、设备、厂房等有形资产一样,可以作为资产进行出资、增资和融资。2020年,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60亿元,在总量全市第一的基础上实现50%的增速。崂山区的技术交易额快速增长的背后是崂山区不断丰富知识产权服务业态的结果。
为知识产权“定价”。知识“有价”,创新才能无限。崂山区实施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切实解决中小企业企业融资难题。增强科技金融服务。支持股权融资,完善“种子基金—天使投资基金—产业育成基金”投资链条,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债权融资,鼓励银行开展“科技贷”、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政银保”等业务,完善科技金融风险补偿机制。出台专利质押贷款补助政策,鼓励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方式获得融资,累计为企业争取贷款1.9亿元,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推动青岛科技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科院遗传所等高校院所以知识产权作价出资入股形式在崂山区成立企业,加速专利成果从高校向民间转化。青岛科技大学和青岛大学两所驻区高校入选《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TOP100)》。
为创造行为提供最贴心的服务。针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方式单一、专业人员缺乏、管理经费不足等难题,实现寓服务于监管、为企业提供便捷知识产权管理工具,崂山区市场监管局将全国首创的云商大数据平台与“知识产权在线管理系统”打通,企业可一键获取专利、商标、版权等多维度知识产权管理服务,为中小企业服务。崂山区充分依托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资源优势,组织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展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托管服务,为中小企业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咨询、代理、培训、法律、商用化等全要素的服务,年均托管企业400余家。通过该项服务,中小企业的技术得到更为完善保护,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不断保值、增值,提升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依托巨峰创业大厦、青岛国际创新园等载体资源,积极引进和培育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蓬勃发展。积极引进各类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资源,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济南代办处青岛分理处、中国(青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青岛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相继落户崂山,为崂山区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全区集聚各类知识产权服务(分支)机构170余家,涵盖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商用化等服务业态。其中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方面,崂山区集聚全国知识产权服务品牌(培育)机构6家,国家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服务示范(创建)机构5家,数量居全市首位。近3年来累计托管小微企业上千家(次),培育知识产权贯标企业200余家,新增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试点企业9家。
用项目托起明天的希望。强化知识产权密集产业招商工作,加快高端项目聚焦。将“双招双引”作为知识产权工作的“第一战场”,开展陪伴式招商服务,推动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泱深生物项目落户并正式运营,目前公司已在崂山区构建包含253件发明专利的生物医药专利池,形成“专利布局+专利转化”研发创新产品独特模式。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信息化水平。推动青岛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获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占全省获批总数的40%,为高校知识产权提供全流程的服务,支撑高校协同创新和优势学科建设,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将高校院所、国有企业等科学仪器设备及设施纳入青岛市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满足相关单位研发需求。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等科技服务业,为科技成果的研发和转化提供全方位、全链条的服务。
近年来,崂山区以扎实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和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建设为主线,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模式,推动知识产权工作先行先试,促进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保护和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崂山区共获金奖2项,优秀奖12项,占全市获奖总数的50%,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
先行先试,为打造区域创新高地注入新动力
知识产权与创新密切相关。追溯崂山区发展历程,创新一直都是经济提质增效的领速引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事关崂山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事关崂山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崂山区将围绕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和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建设,在加强知识产权平台建设、提升知识产权质量、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强化知识产保护四个方向实现突破,推动知识产权工作在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推动知识产权平台向“重运营”方向突破。着力推进海尔“中国智慧家庭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通过专利培育中心、运营中心和标准化中心的打造,整合技术、专利和标准的资源,形成以创新为主要使命的协同创新生态,促进高价值专利的培育和运营,推动创新技术的产业化。加快崂山区海洋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争取年内获得市局认定。
推动知识产权创造向“高价值”方向突破。一是以提高专利质量为重点,通过政策引导等方式鼓励高价值专利创造,同时围绕培育未来产业进行专利布局,提高国际专利申请量,推动知识产权从“量”到“质”转变。二是进一步简化知识产权政策申报材料,对发明专利授权信息、维持信息等可以通过检索获取的信息,不再要求企业提报发明专利证书复印件等材料,知识产权创造奖励政策实现“填表申报”。
推动知识产权运用向“重效益”方向突破。一是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新模式,充分依托崂山区的金融产业聚集的优势,促进知识产权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力争年内推出首支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同时,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破解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二是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服务链条。加大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引进和培育力度,针对专利运营、专利预警等薄弱环境,引进或培育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打造全板块、全链条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三是支持高校院所专利成果向科技型企业转化,对高校院所以专利作价入股科技型企业给予支持,聚焦“产、学、研”创造运用,进一步激发源头创新。
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向“大保护”方向突破。一是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以司法行政保护和行政保护为支撑,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为补充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二是以查处假冒商标、假冒专利为重点,开展专项执法和联合执法,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向“严保护”、“快保护”方向转变。三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协会的纽带作用,支持行业协会联动服务机构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企业发展提供全周期知识产权服务,服务企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