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快讯( 董承臻 通讯员 刘磊杰)今年以来,昌邑市通过组织中小学生参观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烈士祠、观看《渤海走廊》音乐剧等形式,持续深化“渤海走廊·红色班会”送教活动,打造出了具有昌邑本土文化特色的文化教育新模式,让孩子们缅怀先烈,牢记历史,厚植爱国情怀和实现中国梦的人生理想。
将课堂搬出教室。调整授课模式,减少说教式、讲座式授课,提高学生互动环节占比,在课程设置中增加“薪火相传”“经典诵读”“你比我猜”“写感悟”等互动环节,带领学生们走进红色文化展馆、公园、长廊,让孩子们在户外、在游戏中学习红色知识、了解红色文化,主动参与思考。让教材不止是课本。在活动中,红色故事以课本教材为依托,着重加强红色历史文化与现代精神的融合,不断赋予红色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同时立足于学生视角,从身边的感人故事、具有时代共鸣的精神点出发,使红色文化教育更接地气,更具感染力和生命力。化文字为声画力量。
通过观看《渤海走廊》音乐剧、《寸心常念兴华——记发射将军李福泽》等教学片、《谍海奇兵——卢志英》等连环画、为红色视频片段配音、经典诵读等形式,让历史故事演起来,革命人物活起来,从而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以文化浸润的方式掀起红色精神、红色故事的学习热潮。昌邑市将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作为生动的教材,不断创新“渤海走廊·红色班会”形式,已有近3万名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受洗礼,有收获、强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