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新闻网11月12日讯 早上六点二十分,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镇张家大庄村村民李泽梅准时离开家,到村西侧的西海岸新区供销社大场农业产业园工作。
“五六分钟就到园区了,中午十一点下班,不耽误回家做饭。一天挣一百块钱,还流转了三亩地给产业园,一年仅流转收入就三千六。”53岁的李泽梅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村里像她这样长期在产业园打工的有80人,能实现年人均增收1.5万元。
青岛西海岸新区供销社充分发挥供销行业优势,延伸产业链,有效带动了乡村产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为促进新区乡村振兴发挥了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
发展农业园区 实现“一产”规模化
“我们大场这个园区的农产品根据每天的订单进行定制化采摘。目前,每天的蔬菜产出量能达到1000斤左右。”区供销社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王文武介绍。
据了解,大场农业产业园总投资1200万元,占地约370亩,这里不仅有高温棚、冷棚、小拱棚,还有大田种植,主要种植菠菜、西红柿、黄瓜、五彩椒、甜瓜、土豆、白菜等时令果蔬,
除了定制化产销模式,区供销社还发展村园一体发展模式,整体流转六汪镇朱家沟村全部土地,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了2个高标准暖棚、8个冷棚、200个种植拱棚,探索由传统的一年两季种植变为三茬种植的新模式,以种植土豆、大白菜为主,时令蔬菜为辅的模式进行种植。通过采取标准化、规模化种植,使村庄与园区融为一体,园区常年用工40多人,季节性用工100多人,每人每天收入100元左右。
区供销社以土地流转的方式,先后在六汪镇、大村镇、大场镇等地发展14个农产品种植产业园区,总规模达10000亩。每个园区都采取经理人负责制进行运营,供销社选聘农产品种植经验丰富,且有一定的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园区经理,统筹园区管理。
“在园区种植过程中,产前种子、化肥、农药、农地膜、农业机械等由我们统一供应,产中园区经理负责种植管理,供销社提供技术指导,产后园区所产农产品全部由供销社收购。”王文武说。
深加工农产品 实现“二产”精细化
“你在高铁上吃的盒饭,很有可能就是我们生产的。”青岛鼎新益民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玲燕自豪地介绍。
据悉,新区供销社引进全渠道中餐工业化生产基地项目,成立了青岛鼎新益民食品有限公司,一期投资4500万元,建设了日生产能力达2万份盒饭的生产线,现已投产运营。二期工程计划投资2亿元,将建成占地80亩,日产盒饭30万份的生产车间。
“目前,二期工程正在规划建设中,建成后每天需求各类农产品约300吨,肉类50吨以及各类水果干果,年产值将达30多亿元,还可以带动周边5万亩土地产出的农产品销售,解决1000多人的就业。” 王玲燕说。
在六汪镇区供销社益农食品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了一箱箱切好的圆葱丁。
“我们这些圆葱丁,主要将发往日本和欧洲。”青岛益农食品有限公司监事长万红军介绍。
据了解,该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投资1.5亿元,主要将蔬菜速冻加工出口,可加工各种果蔬等30多个品种,年产量可达1.5万吨,年产值1.5亿元。年可消化农产品原料3万吨,为700多人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周边8000余亩土地农产品销售。
“我们以订单的方式,发展周边农户种植农产品,并按照高于市场价5%-10%的价格收购,为农户的持续增收提供保障。” 万红军说。
区供销社按照“先上规模,后上精深加工,以规模降成本抢市场,以精深加工提档次增效益”的发展思路,精细化做实“二产”。还建设占地4000平方米的中央厨房,将基地产出的农产品通过全自动流水线进行切段、切丝、切片,直供企业、机关、学校食堂,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日加工各类农产品50多吨,配送范围辐射了整个新区。目前,已与全区50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签订常年的供货协议。
发力物流领域 实现“三产”特色化
“以前我们乡镇地区的农产品,由于物流不通畅,销往外地成本高,价格上不占优势,建起这个物流产业园就好多了。” 西海岸供销集团荟泽农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磊介绍。
该物流产业园由区供销社投资2亿元,将建设成为全区规模最大的农产品交易集散地,涵盖冷藏保鲜、仓储运输、豆制品加工、产品分拣配送等功能。产业园即将投入运营,运营后可形成年配送各类生鲜蔬菜、禽蛋、肉类等30万吨,年产豆制品 1.1 万吨的规模。
另外,正在建设的中国供销北方国际智慧物流港项目,毗邻青岛西站和沈海高速铁山出口,总投资50亿元,项目全部建成运营后,将实现农产品年交易量300万吨,交易额200亿元,辐射和带动就业岗位1.5万个。
“项目一期已全面开工建设,农产品现货交易区将于今年开业运营。我们打造的这个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备现代农产品流通综合服务平台,对西海岸新区乃至山东半岛的农产品流通将起到重要作用。”青岛中农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玉国介绍。
据了解,区供销社还相继建成了7个冷风库,储存能力达8万吨,为农产品经营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储运条件。
(盛素素 张海铎 何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