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大部分地区为低风险地区,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依然严峻,境外很多国家和地区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持续流行。
青岛市作为重要的口岸及旅游城市,仍面临巨大境外输入及本土局部传播防控压力,尤其随着五一假期的到来,青岛市旅游人数将会大幅增加,防控难度进一步增加。为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青岛市将慎终如始做好各项疫情防控措施。
一是严格入境人员防控管理。加强源头管理,做好入境人员检疫工作,落实入境来青人员服务保障与管理,突出抓好入境检疫、闭环转运、隔离服务点医学观察等环节,实行从“国门”到“家门”的全链条无缝对接,坚决防范境外输入性病例导致的疫情扩散和蔓延。
二是严格疫情重点地区入青返青人员摸排随访与健康监测。有疫情重点地区旅居史的人员在入青返青前要向所在社区、单位提前报备个人行程及抵达日期,携带7日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落实村(居)、交通场站、住宿宾馆等场所对外来人员的摸排随访制度。对排查确认有疫情重点地区旅居史的辖区内人员,立即纳入当地疫情防控管理,及时落实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等措施。
三是严格冷链食品防控管理。严格冷链物流运输、装卸等环节疫情防控操作规程,加强进口冷链食品及外包装检测,采取严格的环境监测和卫生措施。落实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专仓制度,落细专仓监管、口岸防控、专仓运行、出仓流通、全程防控防护等措施,做到第一道关口彻检彻控。加强冷链环节“人物同防”,严格落实“应检尽检”,规范个人防护,压实地方属地责任、部门行业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和家庭个人防护责任。
四是加强交通出行管理。交通行业主管部门,严格落实通风消毒、体温检测、客座率控制、乘客信息登记等措施。做好多种运输方式接续接驳,畅通旅客出行“最先和最后一公里”。科学调整登乘时间,增加服务通道,减少等待排队时间,引导乘客分散就座,降低人群密度,车辆内设置隔离座位。提醒督促旅客出行期间严格遵守防控要求,全程佩戴口罩。
五是加强文娱活动和旅游景区管理。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剧院等演出场所观众人数原则上不得超过座位数的 75%,上网服务场所、歌舞娱乐场所、游艺娱乐场所接纳消费者人数原则上不得超过核定人数的75%。各类旅游景区要分类完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做好清洁消毒和公共卫生。按照“能约尽约”的原则,落实预约制,合理控制游客流量。在景区出入口、重要参观点、休息餐饮区、缆车上下站等容易形成人员聚集的区域设置专人,加强疏导,提醒游客佩戴口罩,保持“一米线”,避免拥挤。
六是抓实公共场所和重点场所常态化防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商场超市、农贸市场、酒店宾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运动馆等公共场所、娱乐场所、重点场所以及外卖平台人员健康监测和出入管理。强化环境卫生整治、科学规范消毒、人员防护、检测筛查、空调使用、环境监测、预约错峰、限量限时等常态化防控措施。设置“一米线”,督促服务人员、顾客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推荐顾客自助购物结算,有效缩短排队等候时间,鼓励采取线上营销、无接触式配送等模式,分流线下人员聚集压力。
七是做好节日医疗服务安排。各有关医疗机构要安排好医疗技术力量,加强预检分诊、急诊、病区、手术室的医疗技术力量,保证正常的医疗秩序;做好急诊医护人员的交接班工作,确保急救“绿色通道”畅通。各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措施,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
八是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坚决落实“早发现”、“早报告”要求。假日期间,各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发热病人等就诊人员的核酸检测;交通运输、旅游等经营单位要加强对旅客、游客的健康监测,发现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者后应当及时向当地卫生健康部门报告,按相关规定和程序转至医疗机构就诊。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各级疫情处置机动队伍全员 24 小时待命。
假期疫情防控健康提示:
一是关注疫情信息,合理规划出行。出行前,要注意查询旅行目的地的相关防疫政策,随时了解、关注疫情及防控信息,避免前往疫情流行及中高风险地区,特别是避免非必要的出境旅行。做好旅途行程规划,尽量避开热门景点,并提前进行预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遵守佩戴口罩、测量体温等相关防疫规定,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应居家休息,特别是近期与发热、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不要搭乘公共交通。
二是保持社交距离,科学佩戴口罩。虽然新冠疫情在我国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疫情防控的弦仍不能放松,建议不要前往人员聚集、空间密闭的场所,尽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有效社交距离。随身携带口罩,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电梯、前往医疗机构等情况下佩戴好口罩,室内活动注意开窗通风。
三是随时清洁消毒,养成良好习惯。随时保持手部卫生,勤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剂进行清洁,不使用不洁的双手触碰口、鼻。咳嗽、打喷嚏时用肘部或纸巾遮掩,使用后的纸巾经包裹后及时扔进垃圾箱。购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尽量采用扫码等非接触方式进行结算。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废弃口罩应放置在专用回收箱内。
四是合理安排作息,安全健康饮食。春季气温多变,应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物,避免感冒。无论是出行赏美景,还是宅家享清闲,都要注意劳逸结合,规律作息。注意饮食安全和卫生,处理食材注意生熟分开,烧熟煮透,使用公筷公勺,提倡分餐制,拒绝食用野味。
五是做好健康监测,遵守防疫规定。外出返青后的14天内应密切关注自身及家人的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可疑症状,要佩戴口罩及时就近前往医院发热门诊就医。要主动向接诊医生、单位报告发病情况和旅行史、接触史,不要带病上班或上学。
六是积极接种疫苗,主动保护健康。加快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是最有效最经济的疫情防控手段。青岛市目前正在开展面向18岁以上人群的新冠疫苗免费接种工作。接种新冠疫苗,既是保护自身和家人的身体健康,更是构筑全人群免疫屏障的需要。也推荐大家在出行前或者假期中积极接种新冠疫苗。完成接种后,也不要放松戴口罩、勤洗手等防护措施。
二、新冠疫苗接种情况
对国内而言,境外输入和本土传播的双重风险仍然存在。加快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是最有效最经济的疫情防控手段。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省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关于做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不同时期的决策部署,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压实四方责任,强化督导,目前正有序推进接种。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我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情况。
(一)疫苗接种进展情况
青岛市自2020年12月开始在全市组织开展重点人群调查摸底,及时开展重点人群接种工作,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统筹市、区市财政资金共1亿余元,自采新冠疫苗累计54.94万支,总到位率100%;3月24日起,省上为我市统一配发疫苗,截至4月29日8时,已累计接种
349.66万人,共计
391.03万剂次,最高单日接种量超过28万剂。
(二)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高效机制
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高度重视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始终坚持以“强弱项、补短板”为抓手,按照国家“突出重点、梯次推进”的原则和省上发布的接种方案,加快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高等院校学生及教职工、大型商超等服务业从业人员等重点人群接种。市有关领导亲自调度,先后多次召开疫苗接种工作视频会,定期召开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推进会、专题讨论会,协调各方力量,加快推进接种工作。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接种工作负总责,在全市范围内,上下联动,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和协调联动机制。
2.统筹部门协作,压实四方责任
在高效运行机制统筹安排下,青岛市各级各相关部门坚持条块结合,落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全面落实监管。根据总体任务目标,精准制定各类行业和单位、社区(村)受种人群的接种计划,明确每月、每周、每日接种的行业和区域,明确发动和现场组织的行业主管部门、具体单位和责任人,提前做好本系统、本单位、本社区(村)受种人员摸底统计,主动与所在地的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联系,有序组织本行业、单位职工或社区居民按照预约时间进行接种。
市医疗保障局、市财政局和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多次召开新冠疫苗接种费用保障协调会,及时、足额、精准保障疫苗接种费用。市疾控中心每日发布《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简报》,汇总前一日各区市疫苗接种工作动态和进展情况,报送疫情防治与专家组疾病控制专班、市卫健委疾控处和各区市疾控中心,通报各区市接种进度及工作亮点。
3.创新工作模式,稳步提升能力
青岛市按照省疫情防控指挥部文件要求,制定《青岛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实施方案》,迅速测算分类人群,及时领用分发疫苗,以区(市)为单位,按周分配工作量,确保疫苗调配供应高效顺畅,疫苗接种工作稳步推进,有序实施。
(1)狠抓“三个提升”,迅速实现扩容。3月中旬起,青岛市狠抓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三个提升”,
一是接种点数量大幅提升,在原有智慧化门诊基础上,第一时间增加临时接种点,全市已有各类接种点311个,接种单元达到1250个;
二是接种工作人员数量大幅提升,组建起“一二三线”接种梯队,共配备经培训考核合格专业技术人员6796人;
三是接种服务效率大幅提升,日最高接种能力已超过28万剂次。同时,青岛市在全省率先使用智慧移动接种车开展接种、增设大型场馆临时接种点、成立流动接种小分队,探索新冠疫苗接种新途径,实现新冠疫苗接种迅速扩容,让更多受种者尽早享受到快速、便捷、及时的接种服务。
(2)依托智慧化手段,优化服务流程。2020年,青岛市创新预防接种服务模式,将智慧化门诊建设纳入市办实事,对全市217家预防接种门诊全部完成智慧化升级。在本次新冠疫苗接种中,我市充分依托智慧接种门诊,有效地提高了新冠疫苗接种服务能力。对设置的临时接种点,也及时配置电脑和身份证读卡器等设备,可通过身份证读卡器直接获取接种者基本信息上传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减少信息人工录入工作量,加快进度。各区市充分运用微信小程序、二维码等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在线预约、批量登记、模板录入和信息比对等信息化,使接种更加便捷高效,有效地提高了新冠疫苗接种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
(3)集体预约为主,提高接种效率。目前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原则上采用集体预约形式,针对集体单位接种。青岛市预防接种门诊提前与集体单位做好对接,由该集体单位将单位接种人员基本信息规范格式录入。在接种前2天报送至接种门诊,接种门诊将人员信息提前上传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确保接种当天工作人员可以从系统直接获取接种者基本信息。同时发动街道、社区做好个人接种预约,并及时安排有接种意愿的60岁以上符合接种条件的老年人接种。
4.积极对接汇报,加快疫苗配送和及时接种
市疾控中心积极与省上对接汇报,做好疫苗需求测算,及时领用疫苗。在充分考量各区市需求、日接种能力、库存量等因素基础上,精准做好疫苗调配;安排专人与疫苗配送企业保持随时联系,指导基层提前作好交接准备,畅通市级疾控、县级疾控和接种点之间的三级配送渠道,建立24小时无休配送机制,确保疫苗到达青岛市的第一时间,迅速逐级配送至接种点,提高疫苗流转和运输效率;接种点通过增加节假日开诊,适时延长工作日接种时间,成立流动接种队进工厂、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上门提供接种服务等方式,让更多受种者尽早享受到快速、便捷、及时的接种服务。
5.严格流程管理,加强接种督导
为保证接种工作有序开展实施,青岛市制定《青岛市新冠病毒疫苗紧急接种现场督导方案》,市卫健委组织市疾控中心专家在接种工作开展前后,分别针对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点的接种设施、安全接种、疫苗管理、废弃物管理、信息化管理、疑似异常反应处置和医疗救治、常态化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制度落实情况等方面进行巡回督导;同时,市卫健委综合监督执法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三轮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专项监督检查,累计监督检查新冠疫苗接种点418次,提出监督意见400余条,同时对全市各级疾控机构进行督导,进一步规范了新冠疫苗的接种工作。
6.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确保医疗救治
按照《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与处置方案》要求,成立青岛市新冠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处置专家指导组,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救治保障。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后及时报告,及时上传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初步调查报告和进展报告,及时处置。
青岛市及时成立新冠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医疗救治专班,统筹协调全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医疗救治工作;各接种点按照“四有”要求配置医疗保障力量。组织二级以上医院对口负责接种点的医疗救治保障工作,选派经过培训合格、有急诊急救经验的医护人员携带必要的医疗设备、药品等驻点保障;组织全市参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救治保障工作的医护人员,参加救治技能培训,切实做到培训一批、合格一批、上岗一批,保证医疗救治效果和质量。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培训医务人员数近8000人次。
(备注:“四有”,有驻点医务人员值守、有急救药品设备保障、有120急救车转运患者、有二级以上医院救治绿色通道)
7.多措并举宣传,做好社会动员
为加大新冠疫苗接种宣传,市卫健委宣传处积极组织开展疫苗接种宣传工作,让广大居民群众了解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动员群众开展新冠疫苗接种。
一是建立疫苗接种宣传联络员制度,发动卫生健康系统展开疫苗接种宣传。每区市设置疫苗接种宣传员1名,汇总上报新冠疫苗接种好经验、好做法,由宣传处协调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市疾控中心通过“青岛疾病控制”、“琴岛微苗”微信公众号等官方媒体平台,发布新冠疫苗接种常识和接种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各区市规范接种点公示内容,包括流程图、温馨提示、区域标识等,固定点制度上墙,流动点制作易拉宝及标示牌,实现了接种宣传动员广覆盖。
二是组织专家访谈,将新冠疫苗接种科普知识第一时间传播出去。组织青岛电视台、青岛日报、青岛新闻广播、青岛新闻网等媒体,以专家访谈的形式解读接种注意事项。邀请市疾控中心专家走进媒体直播间,解答新冠疫苗热点问题,通过网络全媒体平台直播,扩大覆盖面,增强传播力。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全面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1.压紧压实工作责任。明确“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强化领导责任制,统筹协调,压实相关部门和单位责任,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坚持科学精准依法防控,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假期旅游各项工作。
2.严密抓好外防输入。组织做好入境人员“点对点”转运、隔离、检测等闭环管理及各环节隐患排查,加强对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来青返青人员的摸排检测,切实防范疫情外部输入。强化隔离场所风险排查,完善分级处置应急预案,织密隔离场所管控安全网。
3.做好旅途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场站码头、公共交通工具日常清洁、通风和消毒等防控措施,严格体温检测和健康码查验。提醒旅客按要求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及时调整旅游专线交通工具频次和运量,避免乘客在站点聚集,合理控制载客量。加强旅游、交通、餐饮等行业从业人员健康监测和管理,做好工作期间个人防护。
4.强化进口物品防控。加大检验检疫力度,加强对进口物品表面特别是冷链食品包装运输及其运输工具的样本开展核酸检测、预防性消毒,指导相关企业加强转运、交易、加工等重点环节的防控,对相关从业人员开展定期核酸检测,指导严格落实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
(二)有序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1.发挥组织领导优势,充分协同协作。青岛市将继续加强组织领导,发挥组织领导优势,统筹兼顾,进一步推进疫苗接种各项工作。各区市、各行业主管部门进一步做好本地、本行业人员接种工作的宣传发动、摸底统计、预约接种等工作,形成全市动员、部门协同、上下发力的工作推动机制。对疫苗接种工作及时开展评估,总结接种工作经验,查找薄弱环节,不断完善管理服务。
2.加强新冠疫苗管理,保障疫苗可追可查各级疾控机构将进一步加强新冠疫苗配送的冷链储存、运输条件,做好冷链温度监测。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实行新冠疫苗、注射器专人负责和专账管理,确保账物相符。充分利用疫苗信息管理和疫苗流通管理系统,切实提高数据上传及时率和准确率,做好疫苗扫码出入库工作,确保每一支疫苗可追溯。
3.创新接种服务形式,提高接种服务能力。各区市将针对前期接种工作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宣传发动,迅速提升大规模人群接种能力,制定接种能力提升计划,采取灵活多变的各项措施,继续快速规范推进接种点建设,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加快系统升级改造,确保最大接种能力,力争实现1目标人群“应接尽接”。
4.强化社会宣传引导,提升人群接种率。青岛市力争让更多的群众通过科普宣传,了解新冠疫苗知识,消除接种犹豫人员的心理负担,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接种意愿。街道、社区进一步做好发动组织工作,做好网格化管理,落实到每户每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动员亲朋好友等进行接种。依托教育、民政、交通、文旅、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行业管理优势,组织单位做实做细信息摸排登记和接种服务工作。畅通单位(社区)与接种点的信息联系反馈机制,提升接种效率
5.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水平,做好医疗救治保障。各区市将进一步规范新冠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及时调查核实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情况,合理评估因果关系,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和补偿提供支持。全面深化落实“四有”措施,加强医疗救治保障,确保所有接种点一旦发生疑似异常反应都能够及时开展应急救治。
6.关心关爱医务人员,合理安排轮休时间。重视对医务人员的关心爱护,合理配置接种点医务人员数量,通过排班倒班等方式延长接种点服务时间。做好人员搭配和工作梯队建设,合理安排轮休,避免疲劳作战,保障医务人员待遇,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确保疫苗接种工作有序稳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