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8月11日讯 据悉,8月11日上午,2020年青岛胶州湾外围海域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在青岛海事局前海码头正式启动。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所长姜波,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王廷琦,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朱铁一、副局长辛龙以及青岛海事局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开工活动,并为水下考古队授旗,本次考古调查计划将于8月份至9月份展开,周期共40天,并将采用物理探测以及潜水探摸相结合的调查方式。
青岛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海上丝绸之路东方起点城市之一,传统文化根脉发达,资源丰厚。青岛因海而生,向海而兴,海洋文化是青岛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和表征,是青岛城市之魂和青岛精神的集中体现。胶州湾是青岛的母亲湾,历来备受关注,古称少海,史载齐景公与晏子游于少海,清代及以后则称胶湾、胶州澳、胶澳,近代叫胶州湾。清代已降“艳称胶州湾为屯船第一善埠”,英国哈·麦金德称之为“历史的地理枢纽”。可见此片海域的重要性。漫长的岁月,在这片海域中孕育着丰富而深厚的水下文化遗产。它们是传承青岛历史文脉、丰富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
信网获悉,近些年来,国家围绕近代大型沉舰的水下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了一系列重大考古勘探发掘工作,尤其是近年来“致远舰”、“经远舰”的水下考古工作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影响,开启了新的水下考古工作领域。作为一战在亚洲唯一的战场,发生胶州湾海域的日德海战,对世界历史进程,尤其是东亚和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沉睡于胶州湾海域的一战沉船等军事文化遗产,是重要的见证和载体。
2012年,国家水下中心就曾组织开展胶州湾水下考古调查,发现了3处沉船疑点,调查成果获得国家文物局当年度的重要考古发现。为更好地传承弘扬海洋文化和增强海权意识,按照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统一部署,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青岛市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三家单位合作将于8-9月组织开展为期40天的2020年度胶州湾外围海域水下考古工作,将采用物理探测和潜水探摸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重点摸清前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获得的线索。
此次工作的开展既是对之前工作的肯定、继续和延深,也是从历史视角和区域视角开展水下考古工作方式方法的探索。就国际水下文化遗产保护而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水下沉舰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胶州湾水下考古工作的开展,对于进一步丰富我国近代沉舰的类型具有开创意义,它为青岛城市历史文化背景增添注脚,更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青岛历史文化名城的知名度和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国际影响力。信网记者 王田
电话:18810161790
邮件:1165326779@qq.com